yl34511线路中心2024年招生简章
一、yl34511线路中心简介
yl34511线路中心是学校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瞄准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组建的智能类新工科二级学院。目前开办了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机械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员工2280余人。现有教职工7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重庆市首批企业科技特派员1人,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巴渝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3人,铭旌学者计划起航学者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博士占比专业教师的80%。近四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连续四年位列全校就业去向落实率前三名。
▲学校首个所有专业在重庆地区一本招生的二级学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
▲机械学科是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
▲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财政局立项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20个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之一
▲重庆市教委验收通过的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17个新型二级学院之一
二、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契合国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以及重庆市支柱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需要,满足通用机械装备、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设备电气与PLC、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车间、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机械结构设计工程训练、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实训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产线相关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科学研究以及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综合性复杂问题等工作,能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合格工程师,或担任技术骨干职务。亦可报考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机械电子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校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工程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具备扎实的机械电子专业基础,能综合应用电子信息、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解决无人机、机器人、高端加工装备等领域的机电系统控制与集成等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CAD/CAM、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先进制造技术、ROS系统及应用、机电控制系统仿真、智能生产线、复杂机电系统设计等。
就业方向:重点面向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承担自动化控制工程师、机电设备工程师、机电系统工程师、机电产品技术服务工程师等岗位工作,主要在无人机、服务机器人、汽车、电子及智能装备生产制造企业,从事系统及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管理、调试检测、产品营销及维修服务等工程技术工作。
机器人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校级新工科示范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智能制造产业的机器人系统及工程应用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能解决机器人工程领域智能制造、结构设计、传感检测、驱动传动及智能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及实验、程序设计、工程图学、机器人学基础、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机器人运动控制、数字图像处理。
就业去向:毕业生重点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人工智能(视觉认知、机器学习)、智慧生活(教育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交通(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领域从事机器人技术及智能装备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或报考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智能制造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新工科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机械制造、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工业物联网等基础知识,具有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开发、应用方面的工程应用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企业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加工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CAD/CAM、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ERP/MES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云计算与云制造、CAPP/PMD系统、智能产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智能工厂规划与设计、智能制造综合工程训练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从事设计与开发、制造与加工、应用与管理等工作,或在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领域从事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工程技术工作,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的规划、调试、实施和维护升级;亦可报考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智能车辆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专业
培养目标: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紧跟国家及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数理基础知识,以及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交通环境与感知、信息通讯与融合、路径规划与决策、人工智能与控制等专业知识,解决未来汽车产业的底盘升级、智能控制、信息通讯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创新意识与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程序设计、工程力学、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构造、汽车理论、车载网络技术、智能汽车设计、智能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驱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等。
就业去向: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检测、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多为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智能网联汽车初创公司,行业整体薪资水平高,同时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研究工作。
三、招生计划
四、国际联合培养特色项目:机器人工程(国际班) 学制:2+2年
yl34511线路中心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为培养机器人工程专业国际化新工科人才,服务国家及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为目标。采用“2+2”中俄联合培养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模式,课程大一、大二在yl34511线路中心学习,大三、大四在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学习。yl34511线路中心专业为自动化类080803T《机器人工程》专业,对应衔接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的专业为15.03.06《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工程》专业(《工业与特种机器人工程》方向)。参加本项目的员工,除了学习必修的专业课程外,还将学习俄语课程,参加全外教教学的俄语暑期夏令营、俄语强化培训等。
两校互认成绩和学分,员工毕业时可获得TSU和CUAS两校的学历学位证书。
本项目2021年至今已连续执行3届,联合培养员工37人。2024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9人。
培养特色:联合培养协同育人,联合制订国际化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扎实的俄语基础,熟悉俄罗斯文化;部分俄语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由托木斯克国立大学派遣的俄语外教和专业外教直接授课;丰富的交流活动:俄语暑期夏令营、普希金诗歌会、俄语书法大赛、机器人文化节、机器人学科竞赛。
就业前景:毕业生重点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人工智能(视觉认知、机器学习)、智慧生活(教育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交通(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领域从事机器人技术及智能装备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本项目的优秀毕业生可保送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也可优先推荐到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等更高学府攻读硕士研究生。
备注:学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联合举办机器人工程2+2国际教育项目,理工类专业新生进校后均可报名选择就读该项目。员工毕业时可以同时获得中俄两国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证书。
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简介
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位于俄罗斯托木斯克州托木斯克市,是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大学,位列俄罗斯四大名校之一。该校现有6个学院、15个直属教学系、240个硕博专业、24个博士答辩委员会、4019名教职人员(包含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3位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和俄罗斯农业科学院院士,16位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教育科学院、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25名俄罗斯联邦国家级荣誉获得者),现有在校员工15839人,其中职工3525人。
咨询电话:李老师,023-6116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