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教联动,五融合协同:培养智能制造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产城教联动,五融合协同:培养智能制造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完成人:罗天洪、吴光永、陈星、赵华君、郑讯佳、曹勇、贺小龙、罗代忠
获奖等级:重庆市2021年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公示中)
1.1成果简介
主动变革,致力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永川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近年来以智能化为引领,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业发展,国务院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赋予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的战略定位。本成果对接永川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主动变革,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与产城联动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永川模式。
内外聚力,创新智能制造育人新理念。城市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发展存在正相关,三者之间是共融共生命运共同体,本成果在“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与“城教”融合发展理念基础上,针对永川城市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产业”、“城市”与“教育”分离现象,以智能制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拟“原子聚合”机制创新多跨界主体协同育人理念。将城市产业优势资源融入育人全过程,专业建设融合产业发展,教学内容融合技术更新,实践教学融合企业生产,质量体系融合职业标准,双师队伍融合行业专家,构建五融合协同育人通道。
成效彰显,收获丰硕公司产品成果。本成果是2011年以来yl34511线路中心先后承担的一系列公司产品改革项目成果的集中凝练,经过本成果的实践探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群公司产品全面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依托本成果建设,获重庆市公司产品成果一等奖“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新工科‘合格+’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内的公司产品奖项38项,先后获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智能产线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机械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机械硕士学位授予点,员工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66项。形成了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层次提升、平台建设优化、教育资源丰富的良好局面。
1.2主要解决的公司产品问题
(1)宏观层面:解决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产城教”联动多元跨界主体各自为政、合作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利益契合点的问题。
(2)中观层面:解决了“产城教”融合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育人理念、专业设置、目标定位等滞后于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问题。
(3)微观层面: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与技术更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质量体系与职业标准、团队技能与岗位能力融通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