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道德文化素养高,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产线相关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能解决智能产线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
1.具有将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有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机械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识别、表达能力,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现代信息工具运用,提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分析其可行性,以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思路。
3.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设计需求,设计和开发所需系统、单元、结构、工艺等机械工程领域与机械产线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具有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产线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具有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的能力。
6.具有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智能产线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具有理解和评价针对智能产线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能力。
8.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具有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色的能力。
10.具有就智能产线相关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结构简表
四、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学英语 A4、高等数学 A1、高等数学 A2、大学物理 C、工程图学 1(双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B、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设备电气与 PLC、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程序设计 1、机械制造综合实训、工业机器人应用综合项目。
机械工程3+4班学位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学英语 A4、高等数学 B1、高等数学 B2、大学物理 C、工程图学 1(双语)、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B、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设备电气与PLC、自动化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程序设计1、程序设计2、大学物理实验C、机械制造综合实训。
五、基本学制与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
修业年限:3-7年
六、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73学分(机械工程3+4班 165学分)
学位课程学分:73.5学分(机械工程3+4班 70.5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职业资格证书、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员工考取1门以上职业/执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员工可考取二/三维CAD证、中高级数控加工证、中高级焊工证、中高级电工证、机器人工程师等证书,获得者可按照《yl34511线路中心员工成绩管理办法》认定替代学分。
学科竞赛:鼓励员工参加全国老员工“挑战杯”科技发明制作大赛、全国老员工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老员工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省部级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奖者学分替代按照《yl34511线路中心员工成绩管理办法》予以认定。
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员工注册公司、组建工作室、参与众创空间等进行创业实践,运营半年以上,提交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可申请认定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创新创业类课程等三类学分之一,具体按照《yl34511线路中心员工成绩管理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