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市级特色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是重庆市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以及“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重点支撑专业,并获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资助。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副教授(或同等职称)及以上16人,占教师总人数比例53.3%,具有博士学位14人,占教师总人数比例46.7%,青年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100%。本专业开设有工业机器人和机械制造两个专业方向,建有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机电创客空间等多个省部级专业平台。
一、 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了比较成熟的“一基双能、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和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从2011年起率先在国内高校中探索“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并呈现出了显著的办学特色。目前已根据国家、重庆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制定了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机械制造”与“工业机器人”方向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机械制造以及工业机器人领域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的需求,支撑重庆市支柱产业和“机器人与高端智能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强化专业实践平台,推进产学融合发展
本专业具有完备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实验与研发平台,在建有传统机械类实验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新增配了三坐标数控测量及柔性激光扫描测量仪、智能制造生产线、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三维数控实验系统、6R串联机器人、Delta机器人(含视觉跟踪)、机器人部件装配检测分析系统等先进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2200余万元,使用面积约6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余名员工开展实验实训教学。
本专业充分利用了永川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机器人与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了员工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和创新创业平台;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广数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达成了共建机器人工程专业合作协议;与华中数控、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共建共享 “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一举获得2017年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进行立项建设,为创新性地探索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强有保障。
三、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人才质量倍受赞誉
本专业深入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先后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目、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近五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励120余项,2017年获得市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励65项。近三年获得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近20篇,获得专利授权13项,多名员工成功注册创业公司,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办学声誉鹊起。
本专业主动对接重庆市“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和永川区建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培养行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均进入国内外知名的德国埃马克(重庆)机械有限公司、重庆威诺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广数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固高自动化应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机器人及高端智能装备企业从事技术岗位或管理工作。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工作态度积极,技术熟练过硬、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教育网等知名媒体先后报道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和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