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金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金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赵华君、谭修彦、张涛、李文江、陈绪林
获奖等级:yl34511线路中心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自2011年以来公司金工实训教学团队本着工科教育回归工程,对传统的金工实训进行了综合改革,形成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结合的“双螺旋”教学新模式,同时采取了“分层进阶式、模块项目制”的教学方式,并成功应用于公司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等近10个工科类专业,受益员工10000余人。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受训后员工工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创新创业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总体成效显著。项目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中形成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的“双螺旋”金工教学新模式,利用市级“机电创客空间”,结合技能大赛、工程创新大赛及各类学科竞赛等平台开展多层次多模块的金工实训。训练中以企业产品为标准,采取实做作品的形式,并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员工也可以将创新思维与毕业设计、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结合并设计制作创新作品,并向创业延伸。学校提供设备、场地和适量经费等便利条件。优秀作品通过创客空间、微创园等创新创业平台直接变为商品或直接创业,实现了金工实训与创新创业的融合。通过这种模式员工的学习热情与创新创业意识大大增强,解决了课内教学与创新创业断层的问题。
(2)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员工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采取“分层进阶式、模块项目制”的教学方法,构建了模块化教师团队,教师根据特长分模块、按项目教学。在员工不同学习阶段逐级采取基础层(工程认识、工程技术基础实践),提高层(工程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层(综合性、创新创业技能训练)三个层次分层进阶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偏重教师课堂教学转到偏重于员工自我学习,解决了教师教学内容繁杂,员工学习困难、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收效显著。
(3)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员工个性化发展与创造性思维培养。采用“集中+分散,固定+自选(自拟)”的模式进行教学,基础层与提高层采取集中教学的模式,重点培养员工的工程认识、工程技术基础和工程综合实践能力;而创新创业层采用分散教学的模式,即实训在课余时间按项目分散进行,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特长选择实训项目。分散式实训作为集中实训的扩展,有利于员工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员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拓展更新传统教学内容,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更新教学内容,将机器人运用、3D打印、数控技术、特种加工(含激光焊接、电火花线切割等)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融入教学中,并编写出版了《金工实训》特色应用型教材。整理编写了30多种金工实训教学文档材料,建立了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系统,同时上传到网络空间平台,使员工能够随时查阅并了解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教学内容的更新拓展,特色应用型新教材的编写,解决了原有金工实训教学内容陈旧,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原有教材难以满足教学现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