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成果

《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一基双能,四维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简介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5-01 15:18

《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一基双能,四维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一基双能,四维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王勇、赵华君、胡旭、沈海鸣、伍国果、杨艳

    获奖等级:yl34511线路中心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为满足战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公司将机械工程专业向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型,构建了以工业机器人的集成与应用为主线,以“一基双能,四维一体”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强化专业基础,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基双能),注重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一体化(四维一体),成效显著。

(1)面向 “中国制造2025”,积极转型发展传统专业,将传统机械工程专业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衔接,培养新兴产业急需工程技术人才,解决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升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

为适应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重庆市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布局(“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机器人应用领域迅猛发展的战略需求,从2011级起公司机械工程专业及时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了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同步引进了机器人技术相关专业教师,搭建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教学实验实训平台。目前已成功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及时满足了重庆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相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成效显著。

(2)面对工科员工普遍存在的专业基础薄弱,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重点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解决了员工专业基础较差,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专业以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出了“专业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教学中改革传统的各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条块分割的模式,融通了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解决了员工的专业能力泛而不专、适应能力差、创新思维不足的问题,为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3)为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及员工职业发展,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活动,培养员工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解决了工程素养与创新素质欠缺的问题。

在工程训练中心与市级“机电众创空间”的支持下,实现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的四维一体化,突出“一基双能”特色。在“四维一体”的驱动下,解决了工程素养与创新素质欠缺的问题。


Copyright © yl34511线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Standard Editio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渝ICP备05001037号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